241119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334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334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4年11月19日(星期二)
n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贺信精神近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神、习近平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重要贺信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着力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认真总结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来的办学经验,更好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中文教育,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世界中文大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语言互通、理解互信、文明互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教育部官网》)
n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如何调整?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基本要求》的制定与出台,为工程博士调整培养模式提供了方向指引。一是坚持以“真需求”为牵引的目标导向。应坚持“需求牵引、项目驱动、精准对接”,面向前沿技术和重大工程实践问题,强化人才的理想价值塑造,聚焦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聚焦原始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需求,将“卡脖子”清单变成人才培养清单,以研发任务牵引人才联合培养,培养出真正懂工程、会工程、精工程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二是深入推进以“真研究”为特质的模式改革。以研究解决实际的复杂工程“真问题”为逻辑起点,打破传统学科本位的知识构架和单一学科范式局限,构建先进性、工程性、交叉性的课程教材体系,将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育等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学习实践全过程。三是深入推进以成果可展示性为核心的评价改革。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加快推动形成凸显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体系,同时,相关部门严格工程博士学位点授权审核,对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实施动态监测,及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光明日报》)
【院校动态】
n复旦大学: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近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发表文章《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文中提出,一要重倡“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育人理念,全系统打造本硕博一体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破除“重使用、轻培养”等观念,加强本研招生培养的一体联动,从培养链上帮助有潜力的学生形成科学志趣、发展优势特长。二要重塑创新能力导向的培养流程要素,全链条构建博士研究生自主培养体系。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共性能力体系,统筹实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同时要围绕“创新力”全链条提质。三是重构科教产教协同机制,全方位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深化科教融汇、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四是重塑“干细胞”式育人生态,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沃土。打造“高精尖缺”育人平台,落实多学科协同育人,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以“AI”大课为引领的高校创新生态。(《中国高等教育》)
n同济大学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近日,同济大学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济大学举行。双方本着“市场主导、高校推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高等院校与行业协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双方向视野国际化、产业集聚化、服务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希望双方进一步提高合作政治站位,继续强化教育、科创、城建与设创方面战略支撑,狠抓落实,提升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经贸商事法务、智库咨询与科创研究、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促进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和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同济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英国发布《机遇、增长与合作:英国大学变革蓝图》报告英国大学联盟(UUK)发布了《机遇、增长与合作:英国大学变革蓝图》分析报告,促进大学与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合作,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扩大机会以确保教育公平。建议设立高等教育机会基金,并通过增加教师供应和扩展国家辅导计划来支持教育公平。第二,提高教育的响应性和协作性。报告强调大学、学院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紧密地合作,并重新考虑终身学习权利的政策设计。第三,加强地方经济增长。报告提出大学应成为地方增长计划的关键合作伙伴,并通过创建稳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大学、商业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第四,建立世界领先的研究和创新体系。报告建议资助者审查大学关于研究经费提供实物或匹配贡献的激励和要求,建议政府提供持续的实际增长质量相关资金。第五,提升全球战略地位。报告主张制定一项新的全球战略,以确保国际学生招生的可持续水平和良好管理的增长,以确保英国能够吸引人才。(《英国大学联盟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五期青年教师学术发展论坛举办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五期青年教师学术发展论坛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关小红教授、同济大学吴德礼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邢明阳教授以及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点评专家,学院三十余名青年教师参加论坛。论坛期间,七位青年教师分别进行了个人汇报,介绍各自在环境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计划。与会专家和青年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给予了针对性的专业指导。院长耿涌作总结发言,强调学院将持续强化院内交叉合作和资源共享,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支撑保障,学院青年教师要充分明确个人定位和目标,提前规划、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n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师生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交流 近日,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沈丽丹携师生代表前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上海)进行实地参访,旨在深化学院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探索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路径。会上,沈丽丹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表示学院愿积极推进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在课题研究方面的合作,并支持学院优秀学生通过联合国工发组织拓展实习就业渠道、参与全球治理工作。随后,双方就课题研究合作、国际组织实习及就业通道、政策研究评估工具相关课程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学院师生代表深入了解了国际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和素养要求,明确了国际组织的实习申请路径与周期,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际组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和提升自身全球胜任力的必要性,坚定了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全球治理实践的使命感。(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