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20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335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335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
n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超大城市如何与高校协同发展?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大会主论坛以“智联未来 共筑梦想——超大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为主题,深入探索城市与高校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生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在致辞中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要求,明确校城发展新任务。高校与城市要主动作为、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一体融合发展新机制。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定校城发展新方向。城市在产业布局、科技研发、资源汇聚等方面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高校要依城发展,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校城发展新动能。高校要以创新思维推动城市建设,以创新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城市要营造创新要素生长沃土,畅通创新动力运转的机制,配置创新活力资源。四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构建校城发展新模式。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方面组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努力打造成渝双城联动区域发展新示范。(《教育部官网》)
n202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 科睿唯安日前发布了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的顶尖科研人才。来自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家机构的6636名科学家入选2024年度名单。中国内地今年继续排名第二,入选人次数再次大幅增加。今年内地共有1405人次入选,占比20.4%。中国香港入选人次增长强劲,达到134人次,占全球总人次数的1.9%。美国仍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人次最多的国家,共2507人次入选,占总人次的36.4%。美国入选人次占比自2018年(占比43.3%)以来持续下降。英国有563人次入选,位居第三,占比8.2%,比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德国今年以332人次入选排名第四,占比4.8%。在包括政府和其他类型研究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308人次荣登榜首,多于去年的270人次。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十的机构中,清华大学(92人次)上升一位,取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90人次),位列第四。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按第一机构)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92人次;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有各有52人次,并列第二。入选人次在30以上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7人次)、复旦大学(35人次)、上海交通大学(33人次)、北京理工大学(32人次)。(《软科官微》)
【院校动态】
n北京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围绕2030年率先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的建设目标,坚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是当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力军,源源不断输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大思政课”新格局,健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师能力发展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紧密衔接,发掘并培养立志扎根基础学科、投身基础研究的一代代新人;全力打造数智教学体系;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人才引育模式,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二是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突出的创新策源地作用。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瞄准前沿性问题,产出颠覆性成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深入培育创新文化沃土,建设“数字人文”“数字经济”等新文科。三是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完善学科分类建设、特色发展、差异化支持的体制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完善高水平开放办学体制机制,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实施更加开放的国际评价机制。(《教育部官网》)
n西安交通大学与明阳集团签约共建先进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近日,明阳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共建先进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西安交大校长张立群院士表示,希望双方通过全面高质量的校企战略合作,加强先进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校企共同出题、共同答题、共同育人、共同受益,在深化应用场景,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密切协作,牢牢把握绿色、数字未来趋势和重大机遇,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据悉,此次签约揭牌是双方携手迈向更高层次合作的重要契机,双方将聚焦新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能源领域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印度教育部宣布在医疗、农业和可持续城市领域设立三个人工智能卓越中心 近日,印度将在医疗、农业和可持续城市三个领域设立三个人工智能卓越中心,此举旨在推动印度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并培养新一代就业与财富创造者。这三个AI卓越中心将由全印度医学科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罗帕尔分校及坎普尔分校牵头,与业界伙伴和初创公司合作建立。它们将开展跨学科研究,开发尖端应用,并在这些关键领域创造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据悉,为了支持这三个人工智能卓越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印度政府将提供高达99亿卢比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将在2023-24财年至2027-28财年的五年内逐步到位,确保每个中心都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来开展其研究和创新活动。(印度教育部)
【校内要情摘要】
n第四届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先进制造方法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近日,以“创新天然产物合成,开拓药物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先进制造方法国际研讨会举行,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和优秀学者围绕天然产物合成、新反应和药物制造前沿工艺方法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交流思想、碰撞思维、共话发展。党委副书记周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丁奎岭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先进制造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性成果,更涌现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路径,将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启迪新模式、提供新路径。大会还设置了优秀墙报获奖者颁奖环节,以及下一届主办方情况介绍环节。(化工学院)
n海洋学院教职工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探讨“AI+HI”赋能教育教学新路径近日,海洋学院教职工第一、第二及第三党支部携手学院教发分中心,共同举办教学主题活动,邀请教务处副处长王鸿东作题为“上海交大运用‘AI+HI’赋能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王鸿东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背景与现状,阐述了学校在推动AI与教学、实践及管理的深度融合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未来展望,并希望海洋学院能够以人工智能赋能为契机,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在学科建设、师资结构优化以及培养计划创新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此次讲座不仅为海洋学院的教职工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更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指明了新的方向与路径。(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