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
每日情况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每日情况通报

250326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07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07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3月26(星期三)

n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 近日,爱思唯尔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该榜单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统计来源,采用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3门一级学科。据统计,共有390余所高校的高被引学者上榜,其中10所大学的高被引学者数量超过了100位,分别是清华大学(279位)、浙江大学(256位)、北京大学(219位)、上海交通大学(196位)、复旦大学(159位)、华中科技大学(129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0位)、南京大学(117位)、武汉大学(116位)、中山大学(112位)。此外,入选的学者共分布在83个不同的学科,其中化学学科高被引学者最多,共501位;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学科均超过了200位。(《中国教育新闻网》)

n上海:建强三大先导产业紧密相关学科 近日,上海市教委表示,2025年上海将首批布局包括量子科技、机器人工程、变革性材料等在内的11个未来学科,同时将建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紧密相关学科。到2035年,上海教育服务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能级将大幅跃升,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全球城市先进水平。上海将确保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年均支出增幅达到4%以上,提供改革资源支撑。统计显示,2024年上海调整本科专业点325个。市教委主任周亚明介绍,上海正构建专业点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产教联手构建行业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研判和清单发布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招生结构。其中,上海将重点扩大三大先导产业、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等重点产业,以及城市运行、养老、护理等民生领域紧密相关专业培养规模。同时,将同步压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点培养规模。针对培养方案不适应需求、课程内容更新偏慢等问题,上海将全覆盖构建高校课程教材定期更新机制,通过双学位培养、微课程和微专业、强化实习实践、AI赋能教育教学等,促进人才供需适配。目前,全市配套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监测”联动的专业点建设跟踪机制,调整撤并偏离定位、脱离需求、质量不高的专业点。与此同时,上海还将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分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重早发现早培养,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注重强化产教融合,造就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紧缺人才特别是重点产业急需人才培养推行“住企培养”等改革,提升响应速度和培养质量。(《文汇报》)

【院校动态】

n北京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近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正式签署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两所世界顶尖学府在公共政策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首次合作项目以本-硕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联合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共管理创新人才。合作协议主要面向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满足申请条件的学生可在本科最后一年期间赴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访问交流,同时参与其公共政策硕士项目的学习。学生在交流期间可选择申请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的MPP项目。如被录取,学生在完成北京大学本科课程顺利毕业后,即可在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继续第二年的硕士课程学习。通过这一模式,学生有机会在五年内完成中美双方的本硕学位,实现学术与职业发展的双重提升。此次合作是学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公共政策领导者。(《北京大学官网》)

n南京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共探合作新局 近日,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在仙林校区会见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姆・巴特勒,双方就深化多领域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陆延青指出,希望双方能系统梳理重点合作领域,聚焦优势学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议双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学科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他强调学者是学术交流的关键纽带,希望两校学者加强互动,搭建起紧密的学术沟通桥梁。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博士生交流项目,为年轻一代科研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后备力量。双方还就孔子学院事务、管理人员培训、长三角青年科学家暑研项目等达成共识。未来,两校将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携手并肩,稳步推进各项合作计划,为两校师生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为国际教育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南京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爱尔兰拨款2360万欧元支持“未来前沿研究”计划中的创新研究 近日,爱尔兰继续和高等教育、研究、创新和科学部宣布拨款2360万欧元,重点支持包括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农业、能源和交通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发展。此次拨款共涉及23个项目和86个研究职位,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助理和支持人员,这将为解决紧迫问题的关键研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这些研究项目由爱尔兰研究局的“爱尔兰未来前沿研究”计划资助。这一计划基于研究界的反馈,致力于支持具有创新性和经济、社会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在培养未来关键领域的人才、推动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以及促成具有经济和社会影响力的创新合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该计划还注重性别平衡,并为新兴研究人员提供重返研究的机会。(《DFHERIS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2025能源科技校友年会暨行业发展论坛举办 近日,“聚能致远、碳索未来”2025能源科技校友年会暨行业发展论坛举办能源科技行业产学研用各界校友及行业嘉宾代表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能源革命,分享行业洞见,共叙校友情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期待校友会未来在能源绿色转型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凝聚交大人的智慧共同推动能源科技迈向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未来。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科技校友会会长黄震开场作《“双碳”与能源绿色转型》主题分享,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严骏驰教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等作专题报告;聚焦产业发展前沿,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的校友企业也带来主题分享。未来,能源科技校友会将持续凝聚、团结能源科技领域的广大校友,为迈向零碳未来,实现我国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交大贡献。(校友总会办公室)

n李政道研究所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举办多元文化交流活动 近日,由李政道研究所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Friends from Afar 你好·朋友”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在李所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英国、瑞士、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师生齐聚一堂,就彼此的文化背景和在上海的生活工作经历交流与分享。活动开始前,国际友人们参观了李所的科研版图。李所党总支副书记李姝姝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促进跨文化交流、拉近彼此距离的友谊桥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提供一个分享与学习的平台。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楼元随后结合自己早年的留学经历,分享了在异国他乡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交流环节,多位外籍学者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与感悟。未来,李所将继续充分发挥国际化特色和优势,定期举办此类文化交流活动,为在校师生创造更多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机会。(李政道研究所、数学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