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
每日情况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每日情况通报

250402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12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12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4月2(星期三)

n怀进鹏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供需适配等工作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调研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人才供需对接、教育经费监管及有关数字化平台建设进展汇报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怀进鹏指出,一要建好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供给。二要注重发挥教育系统和相关部门海量数据优势,加强就业数据专业分析,建立起学科、专业、市场、职业发展等各要素相关联的数据库。三要注重为学科专业布局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健全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强前瞻研判、实时追踪和快速感知,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鼓励引导地方、企业共同构建供需双方双向调节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四要注重数据分析与利用的全面性、科学性,更加充分准确反映市场需求,加快试点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做好压力测试,快速迭代升级数据分类模式和建模分析方法,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教育投入和教育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一要准确把握形势,深刻领会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经费监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二要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保增长扩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三要充分发挥经费监管的职能作用,建好监管平台,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有效监管,扎紧制度笼子,提高监管水平。四要聚焦职责定位,切实当好“守门员”“吹哨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打造经费监管铁军。(《教育部官网》)

n教育部2025年部门预算公布,科学技术类支出增加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部门预算。2025年度收支总预算68,815,252.16万元,支出预算52,393,462.11万元。其中,教育支出(类)普通教育(款)高等教育,2025年预算数为11,431,365.46万元,比2024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56,538.73万元,主要原因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机构运行,2025年预算数为53,321.74万元,比2024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385.15万元,主要原因是科研机构运行支出增加。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实验室及相关设施,2025年预算数为192,670.00万元,比2024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874.00万元,主要原因是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支出增加。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25年预算数为5,300.00万元,比2024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3,100.00万元,主要原因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支出增加(《教育部官网》)

【院校动态】

n复旦大学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开设“爱因斯坦探针班” 近日,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设“爱因斯坦探针班”,实施“双导师制”,为优秀学子提供贯通式培养;共同谋划和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协作共建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推动空天信息、智能感知、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畅通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博士后联合引进等机制,打造一支兼具科学精神与工程能力的创新队伍。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对合作提出三点期待:一是以使命为引领,共担国家战略任务,发挥复旦基础研究优势和技物所工程化特长,聚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组建联合攻关团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是以创新为纽带,共建科教融合生态,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三是以人才为根本,共育时代强国栋梁,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复旦大学官网》)

n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正式成立,聚焦AI+文化创新”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与新成立的设计学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设计学院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介绍。在学科建设上,设计学科将实现飞跃式提升,凭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催生出更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美育育人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设计思维将作为“五育融合”的强大引擎,共同塑造一个科学与艺术并重、创新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在学校发展方面,设计学院将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点,通过提升文化创新能级和国际化水平,显著增强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未来,华科大设计学院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重点推进“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H型”人才结构,推动设计与人工智能、建筑、医学、工程、人文等深度融合,开展“设计+X”跨学科教学与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国际趋势 世界一流高校正通过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课程创新和跨学科融合以及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等多维度策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一是严格选拔和培养过程,如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申请者需要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以证明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计算机系和数学系学生的筛选标准尤为严格,准入流程包括学生申请、入学考试、在线面试三个部分。二是课程创新和跨学科融合,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中心开设人工智能、道德伦理与法律课程,研究人工智能与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关系,通过引导阅读并分析跨学科资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素养。三是产学研深度耦合,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推出高级技术实习计划、学生实习计划及合作教育计划等多样化学习路径,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中国教育报》)

【校内要情摘要】

n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建院10周年庆典举行 近日,文创学院十周年庆典暨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海内外学界、产业界、校内各单位及学院师生校友共600余人参加。校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希望文创学院培养更多具有“创意、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更多交大力量。校长丁奎岭线上为文创学院送上祝福,希望文创学院在文化创意新赛道上勇攀高峰。在庆典上,上海博物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峰等被聘为新任产业导师,未来将深入参与学院的产学育人共建;文创学院与敦煌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宣布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文创产品研发、文创品牌打造等领域展开合作。第七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与庆典同期举行。同日,文创学院十周年展览和文创市集举行,全景式呈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领域的丰硕成果。(文创学院)

n李政道研究所举办MBTI主题心理健康讲座助力科研团队建设 近日,李政道研究所联合乐康慧爱志愿者团队举办“MBTI与科研心灵成长”专题讲座,旨在通过专业心理学知识帮助科研工作者提升自我认知、改善团队协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MBTI、MMPI认证施测师明茏围绕MBTI的16种人格类型展开系统讲解,结合科研场景提出针对性应用策略。据悉,李所已与乐康慧爱志愿者团队达成合作协议,4月起将试运行心理咨询服务,并定期举办“心灵工坊”特色活动。未来,李所将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支持机制,营造尊重、包容、互助的科研生态,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心灵成长。李政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