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03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13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13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n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召开 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加注重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拓展岗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抓好城乡基层稳岗增岗,强化配套政策保障,让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岗位供给,激发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各项促就业政策应出尽出、能早就早,政策性岗位要稳定规模、早招多招。加大创业优惠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带动就业。丁薛祥表示,要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从国家发展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理性务实选择职业和岗位。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健全帮扶台账,优先服务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丁薛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数据监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微言教育》)
n上海市2025年度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重大工程推进会暨教育系统“十五五”基本建设规划启动会召开 日前,2025年度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重大工程推进会暨教育系统“十五五”基本建设规划启动会召开。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主持会议。解冬指出,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各单位、各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抓好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重大工程的推进与谋划。各单位、各区要充分认识教育资源精准供给面临各学段学龄人口“梯次过峰”的不同特点与压力挑战,进一步增强协同意识、主体意识、底线意识,持续推进教育资源“补短板”专项行动,坚决打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攻坚战”。市教委负责同志就加快推进2025年本市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重大工程作任务布置,并对2024年相关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相关高校、区政府负责同志代表作交流发言。下一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将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政策机遇战略窗口期,继续加强统筹规划,落实重大任务,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奋力书写教育基本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海教育》)
【院校动态】
n清华大学-同方知网数字人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近日,清华大学与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清华大学-同方知网数字人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中心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依托同方知网强大的技术支撑,构建人文研究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型学术平台,为研发传统文化大模型以及重构人文学术创新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揭牌仪式结束后,来自七所高校的古典文学和数字人文研究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文体学、诗歌声律研究领域的应用”“大模型技术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辅助作用”等数字人文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未来,中心将致力于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研究,携手建立知识共享和数字评价的新模式。(《清华大学官网》)
n中国人民大学与武汉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深化党建思政合作、加快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加强学科建设、提质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双方将以“红色基因”铸魂,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推动三全育人提质增效,共育先锋栋梁之才;以“自主立学”筑基,以有组织科研提升重大攻关创新能力,共同建设高端智库,不断推出具有思想引领力、学术前瞻性、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共续文化传承之脉;以“交叉创新”赋能,聚焦国家发展迫切需求、重大规划、长远布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共聚强国建设之力。(《武汉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国外研究型大学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 国外研究型大学正从理念引领、治理架构、跨界链接和评价变革等方面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一是国家战略需求激发有组织科研动力。如巴黎政治大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中心,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经历了从社会结构变迁向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的战略转向。二是治理结构转型保障有组织科研运行,如瑞士研究型大学采用灵活的组织结构,成立国家级和校级研究中心,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建立结构化体系,创建跨学科联合实验室,聚集不同领域研究人员,整合战略目标并开展科研工作。三是跨界合作网络推动有组织科研协同,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其管理的林肯实验室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实体组织一同加入“战略合作伙伴项目”并签订战略协议,深度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通和共生。四是科研评价变革助力有组织科研创新,如澳大利亚研究型大学建构了“澳大利亚卓越科研评估”与“社会互动和影响力评价”两大评价机制,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估机制推动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创新性发展。(《中国教育报》)
【校内要情摘要】
n宝山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宝山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上海交通大学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围绕党建引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生物医药、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区校合作新范式。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指出,要通过务实推进、精准施策、模式创新,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校长丁奎岭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和区校合作相关内容,指出双方可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培育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生态,围绕医疗卫生事业,通过在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化合作。(地方合作办)
n“交·创”博士生学术交叉论坛举办 近日,由研究生院主办的“交·创”博士生学术交叉论坛顺利举办。论坛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推动学科交叉与合作,培养博士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生院院长邓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以“交·创”为主题,旨在鼓励博士生开展跨学科交流与自由探索,培养和激发博士生的跨学科探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在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工科、理科、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6名博士生,分为“工科+X”与“基础学科+X”两大主题版块分别进行汇报。现场同学围绕各大前沿技术展开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未来,研究生院将继续秉持跨学科、重交叉、促融合的理念,积极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