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11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18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18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n工信部: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标准研究 近日,《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印发,其中提出将开展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工作要点》共提出六个方面26条工作要点。在以标准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新兴产业标准建设。优化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通用、关键技术、产品服务、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标准制定,助力突破一批面向融合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品。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标准研究。开展先进金属、先进非金属、先进高分子等新材料,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车,特殊行业应用等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高端装备,绿色智能船舶、深海极地装备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低空产业、大飞机等民用航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安全等标准研制。同时,要加强未来产业标准建设。开展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标准研究。(《工信部官网》)
n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首先,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必须以对人才需求的科学分析预测为前提。其次,搭建好数据平台,强化数据整合的同时,要充分用好数据,使数据真正赋能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手段,对数据平台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第三,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色、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现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引导高校和职业院校紧密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设置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企业作为人才的最终需求方,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第四,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通过以数据驱动人才培养适配调整,构建供需双方双向调节机制,能够使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中国教育报》)
【院校动态】
n北京大学拟新增3个本科专业 近日,北京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2025年度北京大学新增设置本科专业的公示》。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2012年)的要求,经数学科学学院等院系申请,新增专业所在学部同意,并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2025年度数学科学学院等院系拟新增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统计学方向)”“数字治理”“工商管理专业(数字经济管理方向)”等3个专业。其中,“数字治理”为目录外新专业,立足于数字时代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深刻转型与复杂挑战,旨在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能力、规则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带来的系统性变革,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理论深度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性地理解和研究数字化浪潮下全球治理的结构性变迁与前沿议题。(《北京大学官网》)
n清华大学自秋季学期起推出人工智能辅修学位和课程证书项目 近日,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AI辅修学位培养方案。2025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将推出新的AI辅修学位、AI课程证书项目,与新书院“AI+”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构建满足不同AI学习需要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培养具备深厚AI素养、最具创新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提供坚实支撑。AI辅修学位将面向校内有志于探索学科与AI交叉学生开放报名,设置基座模块课程帮助学生掌握AI思维、AI技术与AI素养,形成正确的AI伦理观;建设“X+AI”进阶项目模块引导学生在问题导向实践中,开展自身所在学科与AI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探索。学生还可选择更具通识特色、修读更为灵活的课程证书项目,掌握AI通识知识与素养。为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课程和项目将借助AI赋能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清华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法国:成立国家人工智能评估与安全研究所 近日,法国高教署在巴黎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旨在加强国际行动,支持人工智能为公众利益服务,在此背景下,法国政府宣布成立国家人工智能评估与安全研究所。法国希望在世界上成为AI领域的领先者之一,根据《安全、创新和包容性人工智能首尔宣言》,法国确定了其发展的优先事项,并宣布成立一个致力于AI评估和安全的国家研究所,旨在“保证该领域的国家安全”。相关政策指出,对AI领域创新的支持必须与预测这项新技术可能的固有风险齐头并进。该研究所的使命是在国家层面联合所有评估和安全领域的参与者,包括国家信息系统安全局、国家数字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以及数字监管专家中心等。同时,该研究所还将与包括加拿大、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在内的许多国家,以及和欧盟委员会一起,努力促进AI的安全、包容性和信任。(《Campus France》)
【校内要情摘要】
n上海交通大学-骄成超声“芯声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签约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芯声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举行。会上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双方将围绕半导体装备研发,重点开展半导体超声精密检测技术、人形机器人智能超声感知技术、芯片先进封装工艺装备技术等前沿方向研究,力争形成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助力半导体与机器人领域高端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副校长管海兵表示,此次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是校企协同破解产业难题的创新实践,也为凝聚校友力量、推动学科发展和实现合作共赢树立了典范。骄成超声董事长周宏建表示,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未来将加快超声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机动学院党委书记、实验室主任胡永祥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与建设规划,强调双方将整合资源优势,推动超声技术的创新应用。(机动学院)
n设计学院“海派·承载”主题联展开幕 近日,由设计学院与徐家汇书院联合主办的“海派·承载”主题联展开幕,徐汇区文旅局局长伍彦心,校党委副书记赵昕,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曦等出席活动。本次展览以双展区联动模式分别设于徐家汇书院与设计大楼。徐家汇书院展区聚焦历史文脉,通过展示上海衡复风貌区经典Art Deco建筑模型并融合AI技术,再现建筑及其承载的“摩登都市”生活;设计大楼展区则通过设计师的独特视角,沉浸式视觉交互技术等,多维度呈现海派精神的现代表达,成为持续融合并创新海派文化的实验场。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海派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更是交大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设计学院将依托徐汇校区地缘及大设计学科显著特色,积极推动校史文化与区域文脉有机融合,为建设上海文化高地提供学术支撑和创新动能。(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