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08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77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77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n教育部六大行动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计划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具体通过六大行动推进数字赋能。一是聚焦重点环节,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体系,出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指南,探索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二是突出应用驱动,实施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支持地方、学校结合实际建设智慧校园、升级教师智能研训室和智慧教育中心,协同企业、科研院所研发教师智能助手。三是推动培养转型,实施教师发展模式数字转型行动。推进师范生培养、教师研训的数字化转型,完善教师自主学习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共享。四是强化资源支撑,实施教师发展数字资源供给行动。组织力量开发重点领域的精品资源,创新教师发展资源形态,提高资源的智能性和实用性。五是推动治理升级,实施教师发展数字治理行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数据支撑的教师评价改革;强化数字化安全与规范,研制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六是深化国际交流,实施数字教育教师国际合作行动。用好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高水平对话交流平台,贡献中国数字教育的智慧和力量。(《教育部官网》)
n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试点实施重大非共识项目 近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通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守正创新,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一系列创新举措:成立由一线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重大非共识项目专家委员会,在项目识别和遴选中充分向专家委员会赋权;建立专家推荐和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动发现“双轨并行”的项目征集渠道;采用“按需-分段-长期”的资助模式,分阶段支持、逐步增加资助强度;构建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过往业绩等打破常规的评价导向,引导和鼓励一线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从事非共识创新研究;采用“深度交互式研讨+专家委员会合议”的非常规遴选模式,邀请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专家通过深度互辩、充分研讨来遴选项目;在项目实施和考核评估中,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创新生态。同时,注重项目管理全流程监督,把激励担当和廉洁用权统一起来。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过实施重大非共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加强对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等项目中非共识创新研究的识别,构建多层次、体系化的非共识项目资助机制,努力探索一条支持非共识创新的有效路径。(《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
【院校动态】
n复旦大学全球合作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构建开放新生态 近日,复旦大学全球合作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将依托“广领域、多学科、跨部门”协同模式,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留学生工作处、校外合作处等校内多个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紧密协作,凝聚合力推进学校全球合作重大战略任务。揭牌次日,中心牵头组织召开中外合作办学校内协调会,与研究生院、教务处、留学生工作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及相关院系代表共同探讨合作办学发展路径。会上,校领导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与部署,对最新政策进行解读并梳理工作难点堵点。在中心正式成立前,相关调研工作已陆续展开,中心走访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深入了解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整体设计与机制创新,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学校院系国际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将推动构建“桥梁+平台+网络”的协同体系,携手打造更具活力和开放度的国际合作生态。(《复旦大学官网》)
n哈工大牵头成立智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近日,由哈工大牵头并联合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发等8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智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悉,联盟将聚焦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生物医疗、机器人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应用,进行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助力智能材料创新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联盟理事长冷劲松院士介绍联盟有关情况。联盟旨在汇聚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顶尖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核心力量,共同探讨智能材料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和行业发展趋势,推动高校与研究院所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同助力我国智能材料产业创新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法国“2030战略”布局AI与机器人产业全方位融合 近期,在Vivatech大会上,法国政府高层宣布启动三项全新举措,以加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系统支持。具体包括:一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在“法国2030”战略框架下牵头启动了一项3,000万欧元的机器人研究加速计划。该计划旨在构建一套系统性的基础研究框架,重点攻克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该项目还将资助博士与博士后研究、研究工程师岗位,促进科研人才培养,加强与产业界及欧洲合作伙伴的交流,建立统一的AI与机器人研究社区,进一步拓展法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即将启动“AI先锋”计划,为企业创新提供资助,推动新一代高影响力AI项目作为“法国2030”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发布“机器人与智能机器”意向征集(AMI),邀请产业界与科研机构围绕机器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核心议题提交联合研发和创新项目建议。该举措将为法国机器人产业提供重要发展动能和政策支持。(《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首届“泰缘云保杯”大学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近日,首届“泰缘云保杯”大学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决赛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自大赛3月启动以来,初赛共吸引校内35个创新团队踊跃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组严格的双盲评审,最终18个聚焦绿色低碳前沿领域的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项目涵盖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碳减排技术等多个热点方向,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创新解决能力。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投身绿色科技创新的热情,并提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环境学院将持续支持青年学子在绿色低碳领域深耕探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环境学院)
n“爱我中华”在沪港澳台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办 近日,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高校海外联谊会主办,上海交大海外联谊会承办的第十九届“爱我中华”在沪港澳台大学生夏令营举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指出,希望同学们走近宁波这座“千年港城”持续涵养国家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密西根学院副院长孔令逊分享了自己从香港赴美留学后又回到祖国任教的经历;往届优秀营员代表分享了参加夏令营的感悟。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徐焕之作总结讲话并宣布夏令营开营。本届夏令营的三天行程中,营员们参观了永新光学,感受了“中国智造”的创新活力,在宁波博物馆触摸千年港城文脉,于天一阁领略典籍文化的深厚底蕴;走访了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并在溪口古镇、雪窦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中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