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
每日情况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每日情况通报

250716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83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83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n怀进鹏:探索新时代条件下育人新方式、新格局,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研学品牌 日前,教育部与湖南省在北京召开部省会商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怀进鹏指出,教育部正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希望部省双方以试点为牵引,结合湖南本地禀赋和发展定位加快探索。要充分挖掘湖南丰厚红色资源和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新时代条件下育人新方式、新格局,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研学品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科教融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机制。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环节,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做好暑期校园安全工作,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维护好师生生命安全。沈晓明表示,湖南正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目前正大力推动开展工作试点,促进科技资源更加集聚、科研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进而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教育部网站》)

n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发布 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等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科学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和深度应用为主线,《行动计划》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落地、创新生态营造四个维度,提出17项具体任务,突出“前沿引领”的总方向,强化“应用赋能”总目标,践行“协同开放”的总路线,推动科学智能高质量发展。为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头围绕AI+新材料、AI+医药健康等细分领域,陆续出台了专项政策,推动资源协同,打出政策组合拳;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针对科学智能关键技术、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等方面,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群,鼓励生态上下游企业及优势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完善科学智能创新生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用好算力券、中小企业服务券、数据要素市场示范奖励以及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等政策工具和产业平台,在高精尖产业领域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创新,打造以信息软件企业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应用主渠道和主要服务商,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国科学报》)

【院校动态】

n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成立人工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 近日,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共建人工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首批10个课题完成开题汇报。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表示,此次携手成立联合实验室,是双方深度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能够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产业”的闭环。后续,联合实验室将围绕大语言模型安全机制、多语种安全防护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推动AI安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人才培养。阿里巴巴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邵晓锋表示,相关成果的价值将通过阿里开源开放生态得到放大。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此次携手共创AI安全,将通过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及核心技术研发实现相互赋能。(《浙江大学官网》)

n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计划”正式启动 近日,来自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北京,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展开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承办的“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传承创新”分论坛上,“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计划”正式启动,并列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该研究计划旨在构建一体多元、跨域联动的全球文明研究网络,搭建启迪思想、沟通民心的全球文明对话平台,创设务实有效、行稳致远的长效合作机制。此外,实施方案还规划了详尽的保障措施,通过“文明对话”系列论坛、青年使者培育计划、开放核心知识库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汇聚全球智慧,形成澎湃合力。(《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澳大利亚发布《构建更优质公平的教育体系》报告,扩展高等教育发展机会 近期,澳大利亚政府发布《构建更优质公平的教育体系》报告,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重大举措,涵盖不同学段各个领域,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其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强调扩展机会,减轻债务负担。一是学费减免与注册增长。政府投入额外67亿澳元实施澳大利亚大学协议推荐的改革,削减约300万澳大利亚人的学生债务。2025年已有超过14000名学生注册了免费的大学预备课程。政府还计划通过立法,将学生债务减少20%,并提高强制学生贷款偿还的起始门槛,减轻还款压力。二是扩大学位机会。政府将大学学习中心从34个增加到69个,在各地区增加20个,外郊增加15个,以扩展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此外,政府引入新的大学资助系统,包括管理型增长资助和基于需求的资助,计划到2035年增加82000个全额资助的联邦支持大学学位名额。通过这些举措,澳大利亚有望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教育公平与卓越的双重目标。(《澳大利亚教育部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决赛落幕,上海交大学子斩获冠亚军 近日,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决赛暨冠军争夺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今年大赛上海赛区参赛项目数超过5.6万项,参赛人次超22.9万,最终35所高校的425个项目成功晋级市赛决赛。经过金奖争夺赛、排位赛、冠军争夺赛角逐出各赛道的金、银、铜奖。上海交通大学参赛项目在激烈的对决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冠军和亚军。据悉,今年入选上海市决赛的项目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应用场景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同时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民生服务板块,更在碳中和、循环经济等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空经济等方向实现创新突破。学生创新中心)

n致远学院与昆士兰大学共探学术合作新机遇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代表团弗雷泽研究所ARC桂冠学者Gabrielle Belz等一行访问致远学院,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及联合博士项目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致远学院副院长李茜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培养模式及办学成果,双方重点围绕以下几项核心合作议题进行交流:首先探讨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的构建方案,包括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等具体内容;其次就联合博士培养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此外还商议了科研合作共享的初步构想。昆士兰大学代表团展示了其在生物医学、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Belz教授特别表达了推动昆士兰学子来华交流的意愿,希望通过师生互访、联合研究等促成常态化的国际交流平台。后续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组,以推动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地,期待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致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