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
每日情况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每日情况通报

250918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498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498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n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首次跻身前十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报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方面,对全球139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共设置了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7个领域,共21个二级指标和78项细分指标。报告显示,中国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至第10位,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共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北京(第4位)、上海—苏州(第6位)集群位居前十,是全球专利申请、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的热点区域。报告称,2024年研发增长率降至2.9%,低于前一年4.4%的增幅,是2010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预测,2025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本年度GII既展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揭示出各国在充分释放其创新潜力方面仍需应对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政策、有意义的投资和跨部门协作来获得支持和培育。(《科技日报》)

n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学科专业被纳入“急需”清单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我国将气候变化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纳入更新发布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秦昌威介绍,中国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要内容当中,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教育部印发了专门的教育指南、纲要、教学标准,要求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有机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培养生态保护人才。比如,在本科教育中就围绕生态文明相关的五大领域设置了生态修复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2个引导性专业。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18个一级学科以及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位类别,布局建设了1000多个博士点、3000多个硕士点。将气候变化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纳入更新发布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领域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小切口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改革。(《国新网》)

【院校动态】

n西湖大学首设“峰颖学术发展基金”支持高风险前沿探索 近日,西湖大学创校荣誉董事邓晓峰伉俪,在西湖大学捐赠设立“峰颖学术发展基金”,旨在鼓励从事基础或前沿研究的青年学者,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科研品位,追求卓越创新。据悉,未来“峰颖学术发展基金”将支持通过西湖大学长聘考核、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优秀学术成果、但在现有国内资助体系中难以获得支持的青年科学家,持续开展开创性高风险的前沿探索的科研资助计划,通过灵活的科研经费资助,帮助青年学者度过学术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项目资助类别分为实验类和理论类实验类每人每年资助150万元,每个学院不超过2人,连续资助3年;理论类每年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每年资助1-2人,连续资助3年;全校每年资助总人数不超过7人。候选人需同时满足“学术潜力重大”和“现有资助有限”两个基本条件。(《科学网》)

n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在致辞中表示,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推进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必然选择,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系统培养国家急需领域创新人才的关键举措。据悉,2025年6月山东大学将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转型升级为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旨在系统培养国家急需领域创新人才,引领推动形成智能高端装备与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未来,山东大学将立足低空经济新赛道,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端创新协同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服务“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山大力量。(《山东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韩国科技政策向AI领域大幅倾斜 近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在就任50天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释了韩国未来五年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包括到2030年跻身世界AI强国前三名,建立人人都能使用AI的社会等。裴庆勋表示,韩国计划成立新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2026年AI领域预算将超过10万亿韩元,因此需要消除各部委之间的预算重叠提高效率。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将作为政府层面的机构,负责监督人工智能政策。韩国还将建设AI包容型社会,“包容型AI”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使用和接触它,无论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到2030年,韩国将确保20万台用于AI学习和数据中心的GPU,并通过AI助力韩国潜在增长率恢复至3%。此外,韩国还将发展物理AI,凭借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可在医疗保健、造船、国防和内容领域实现AI转型,从而在物理AI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自动化与感知学院举办校友与新生共话成长座谈会 近日,自动化与感知学院举办“校友与新生共话成长座谈会”,邀请2015届博士毕业生石煜校友返校分享经验。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全、杲光伟,思政教师代表及2025级本硕博新生代表共同参加了座谈。石煜结合自身从交大求学到扎根中车株洲所的成长经历,分享了他的人生体悟。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科研实践等方面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石煜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细致深入的解答。周全就“心态调节与生涯规划”向新生提出建议,要正确认识并客观分析,保持积极心态;未来既要深研专业领域又要不断拓展能力边界,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杲光伟就“方向选择与价值认知”分享见解,强调行业热点多变,职业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选择与自身特质契合的道路,并鼓励同学们理性思考,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个人发展路径。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n致远学院师生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近日,致远学院师生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林秀娟,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AI for Science中心负责人及科研人员出席AI for Science中心负责人白磊首先介绍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基本情况,AI for Science中心青年科学家张铂、周东展分别进行了前沿技术分享学术报告。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参与暑期实习的高年级学长学姐黄思远、赵佳彤,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实验室前沿的科研方向、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并鼓励同学们未来选择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参与暑期科研或短期实习,学习科研技能,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本领。在座谈交流环节中,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与物理、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及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致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