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
每日情况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每日情况通报

251024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520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520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n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12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新华网》)

n面向教育强国建设:高校“十五五”规划的战略主题 高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深刻把握其发展的时空逻辑与战略核心,以系统性的变革与提升,全面应对不确定性挑战。一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重塑高校创新发展能力。在育人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建设和人格塑造;在办学模式上,要更加注重融合办学;在管理体制上,要更加注重扁平化管理模式,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在保障机制上,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二是融入大局,开放协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找准发力点;另一方面,高校要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更要具备开阔的世界眼光。三是准确定位,整合资源,打造比较优势。首先是基本办学定位,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其次是基本办学方向,聚焦有限领域打造“单项冠军”;此外还有服务面向,敏锐洞察外部机遇挑战,在引领全国、服务区域、深耕行业等现实场域打造竞争优势。(《中国高等教育》)

【院校动态】

n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启动“菁领人才”专项基金 近日,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大会举行,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大会并讲话。会上,“菁领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正式启动,计算机“101计划”上海工作组成立。先进金融图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数智港航校企联合实验室两所校企联合实验室、上海开放计算系统研究院、复旦大学先进计算系统研究院实体研究机构揭牌,一系列新举措将为复旦大学计算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据悉,2025年4月,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以原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班底,整合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等十余家单位,旨在打造全球一流的计算与智能领域研究型学院,构建从“0”到“1”的“复旦版”核心能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原生动力。(《复旦大学官网》)

n福耀科技大学将与同济大学开展“2026级联培硕士生”项目 近日,福耀科技大学宣布,将与同济大学开展2026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合作培养拔尖科技创新人才。此次联合培养项目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专业共招生30人。根据规定,“2026级联培硕士生”学生学籍属于同济大学,学籍管理、培养要求、学位授予等规定按照同济大学要求执行。在满足同济大学的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后,颁发同济大学学历学位证书。学生由双方联合培养,在同济大学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后,经双方导师与学生本人协商一致,可以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或同济大学从事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工作。此外,2026级联培硕士生采用双导师制,由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和同济大学安排导师。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和同济大学将为2026级联培硕士生提供优秀的科研、生活条件。(《福耀科技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温州联合南洋理工大学研究院启用,打造跨国合作创新平台 近日,温州联合南洋理工大学研究院在中国眼谷正式启用,标志着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在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新动能方面迈出关键步伐。据悉,新启用的研究院聚焦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将深耕生物材料、早期诊断、数据分析等核心方向,致力于产出高价值专利与顶尖学术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依托南洋理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实施“3+1+1”双导师制,联合培育博士生,为温州输送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年科学家与产业创新精英。同时,通过搭建行业峰会、投融资对接等平台,构建“科研-孵化-产业”生态闭环,加速南洋理工大学前沿技术在温州落地转化。下一步,为保障研究院高效运行,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研究院与本地企业、医疗机构深度对接,并助力其打造高水平人才梯队,吸引海内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据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自2023年与温州开启合作以来,历经两年筹备,最终达成共识,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平台。(《浙江日报》)

【校内要情摘要】

n材料学院举行“材料智创试点班”启动会,探索AI与材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智创试点班”建设启动会成功举办,来自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与材料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创新方向。院长戴庆表示,学院将不断深化AI与科研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科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交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高精尖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负责人分别作主题报告,交流各自在学科融合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材料学院副院长陈科汇报“材料+AI”专业建设基础与试点班规划,学院计划在一至两年内完成“材料智创试点班”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能解决未知问题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为国家智能材料设计制造领域发展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材料学院)

n化学化工学院AI赋能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成功举办AI赋能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伊始,上海大学教务部教学建设处杨昕昕处长作了题为《AI赋能研究型挑战性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报告,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分享了上海大学在AI赋能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随后,数智课程建设平台代表以《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与应用》为题,并结合《大学化学》课程的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会后,多位教师就数智课程平台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系统学习了该平台的操作流程。本次研讨会以学校第十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引领,不仅积极探索了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更在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