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录
每日情况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每日情况通报

251028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522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522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10月28(星期二)

n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近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5年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研发经费年均增长8.6%。《报告》显示,从经营效益看,数据显示,5年来,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6.0%。从科技创新看,全国国有企业相继攻克一批高精尖技术,国家安全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国有企业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载人空间站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陆续实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高端装备研制实现重大突破。《报告》中提到,下一步,我国将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科技日报》)

n人社部:全国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40余万人 近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开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传中心主任史文杰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博士后年招收人数从2012年的1.2万人增长到2024年4.2万人,年均增长10.8%。目前全国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40余万人,在站13.5万人。史文杰介绍,全国共设立386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本覆盖全部重点高校和主要科研院所,研究领域涵盖全部14个学科门类的110多个一级学科。通过工作站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双合作导师指导,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优势和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有机结合,促进青年人才向企业集聚,带动企业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了博士后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广大博士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和科技创新生力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中国教育新闻网》)

【院校动态】

n同济大学与剑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近日,同济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授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avid Cebon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为其颁发名誉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会上,双方代表汇报了英国SRF中心和中国SFVGL中心的情况和合作历史沿革,并从搭建密切交流机制、联合主持国际合作项目、联合主办国际会议等方面介绍了双方中心的合作成效。随后,双方代表签署第二期合作备忘录,延续第一期合作备忘录的合作基础,在电气化道路运输ERS、智慧汽车、低碳交通等领域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加强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同济大学官网》)

n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表示,期待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携手打造校企合作新标杆。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建议双方以此次合作协议签署为起点,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筑牢创新发展人才基石。在交流环节,双方代表围绕深化智能制造、特种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内容及合作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英国科研与创新署推出新奖学金框架 近日,英国科研与创新署宣布启动全新的奖学金投资框架,标志着该机构向集体人才资助模式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新框架将通过统一资助类型和简化奖学金来实现体系优化,为申请人、科研机构及英国科研与创新署提升管理效能。这项举措亦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助力英国科研与创新署《2022-2027战略》的实施:一是促进人员与机构优化时空资源配置;二是加强跨学科及交叉领域对个人与团队的支持;三是畅通科研创新领域跨学科、跨部门人才流动。该框架把所有奖学金分为三类:一是职业转型,如支持个人将其专业活动与完成博士学位相结合,以帮助申请人开启研究生涯;支持个人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并证明其独立性;支持个人在某一研究领域确立自己作为独立领导者的地位。二是能力建设与学科转型,此类奖学金旨在提升特定研究领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三是跨部门转型,此类奖学金旨在助力跨部门知识或技能转移,以促进新方法的应用。目前,英国科研与创新署正分阶段制定与实施该奖学金投资框架,使其于2025年末起适用于其管理范围内所有新的奖学金机会。(《英国科研与创新署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船建学院首届青年校友学者论坛举行 近日,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首届青年校友学者论坛在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举办,来自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3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校友参与。船建学院校友会执行会长张伟表示希望将本论坛打造为船建校友会的品牌活动。上海交大校友总会副主任陈悦表示,期待论坛持续为校友成长注入动力。付世晓院长表达了希望校友会继续凝聚力量,共促学院与校友协同发展。在主旨报告环节,付世晓院长等多名专家代表作了精彩学术报告。下午,“船海、交通”与“土木、力学”两场分论坛同步举行,十余位青年校友围绕相关领域展开报告与交流,进一步激发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据悉,船建学院校友会发起本论坛,旨在构建开放、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凝聚校友智慧与资源,强化情感联结与发展合力,推动学院与校友事业共同进步。(船建学院)

n农业与生物学院举办第五届“丰收展”暨第二届“头雁”农产品交流会 近日,农业与生物学院主办的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工会思想政治引领专项活动——第五届“丰收展”暨第二届“头雁”农产品交流会在闵行校区东区大草坪隆重举行。全校千余名师生共赴一场农科盛宴,张兆国副校长亲临活动现场与各地“头雁”学员和导师深入交流,提出加强导学合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的殷切期望。本届“丰收展”参展团队和“头雁”学员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来自23个研究团队师生和皖、鄂、鲁、豫、黔、赣六省“头雁”导师学员齐聚一堂,活动内容丰富,展现出学院导师与“头雁”学员之间的良好协作配合。未来,农业与生物学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更多产业带头人,努力打造高校服务“三农”的示范标杆。(农业与生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