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31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525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525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

n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近日,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建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着眼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体现了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十五五”时期是建设教育强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会精神落实,把全面贯彻落实《建议》部署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加强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标、与三年行动计划衔接,科学谋划好、扎实推进好“十五五”时期教育工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从奠基起步、立柱架梁迈向积厚成势、系统跃升。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不折不扣把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教育部官网》)
n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比上年增长5.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别比上年增长4.9%、5.1%、8.1%和1.9%,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这4个分领域的18个评价指标指数中,每万名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数、理工类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连续3年超过10%。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根基。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5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延续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势头,占R&D经费比重达到6.88%,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创新投入继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稳固。创新产出较快增长、产出成果质量提升,成为此次创新指数一大亮点。与此同时,创新成效稳步提升,发展新动能加速汇聚。(《科技日报》)
【院校动态】
n西安交通大学与日本爱媛大学持续深化合作交流 近日,日本爱媛大学副校长光信一宏率爱媛大学师生代表团访问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校长助理单文华会见代表团一行,双方续签了两校框架交流协议及交换生协议。单文华简要介绍了西安交大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举措,表示在陕西省与爱媛县建立友好合作关系10周年之际,双方共话友谊,推进务实师生交流,必将持续为推动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作出新的贡献。光信一宏转达了爱媛大学校长仁科弘重的问候,并向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30周年暨西迁70周年送上了祝福,表示期待以此次续签合作协议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n华科大与国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战略咨询、科技项目、科研平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表示,双方将充分发挥优势,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携手打造校企合作新标杆。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协议签署为起点,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新协同机制,推进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深化人才共育共享,筑牢创新发展人才基石。(《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芬兰推出高等教育学生国际流动与竞争力提升新举措 近日,芬兰国家教育署公布旨在提升高等教育学生国际竞争力与流动能力的专项建议。该建议由芬兰教育部和文化部牵头的工作组制定,自2024年秋季起,工作组深入分析欧洲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从芬兰高等教育机构的视角梳理出关键发展需求,其中高等教育学生流动问题被列为核心议题之一。工作组在与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明确挑战与解决方案后,为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与流动能力构建了全面框架。如在监测机制方面,需将流动率发展情况纳入高等教育机构绩效协议的监测范畴。在认知普及层面,要让各高等教育机构和不同教育领域充分了解提升流动能力的各类途径,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并保障必要的资源配置。在机构承诺层面,既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层投身国际竞争力与流动能力提升工作,也需要各教育领域及学术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化推进。在社会传播层面,需持续向社会和职场传递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价值。在实操保障方面,建议提出开发适用于伊拉斯谟+计划及其他资助项目的通用数字解决方案,提升其易用性和功能性。此外,还需加强对短期或混合式流动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成效与价值的宣传和认知。为推动这些目标实现,配套的行动方案已明确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家相关主体的责任划分。(《芬兰国家教育署官网》)
【校内要情摘要】
n浦江国际学院与滑铁卢大学“全球学位通”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近日,浦江国际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全球学位通”项目签约仪式在龙宾楼中集报告厅举行。张兆国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促进互学互鉴,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未来。据悉,此次合作是浦江国际学院首次和加拿大学校开展全球学位通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和滑铁卢大学开展的全球学位通项目中,第四年的学习通过交流交换形式进行,学生无需缴纳外方学费即可参与滑铁卢大学各类课程的学习,并可在这一学年内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通过滑铁卢大学的资源合理穿插科研项目。同时,该项目在专业的选择上极为丰富,提供了工学院和创业与管理学院在内的所有专业硕士项目供学生选择。在完成两边学习后,学生可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及滑铁卢大学相应专业硕士学位。该项目计划最早于2025年秋季学期起开放申请。(浦江国际学院)
n设计学院召开学科重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近日,设计学院召开学科重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聚焦学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及突破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学科重塑是设计学院近年来持续推进学科布局优化与专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学院自2023年启动专业生源改革、2025年在全国首次招生“人居设计”专业,初步构建起“大设计”育人体系的基本框架。会议明确了学科重塑委员会在应对设计类学科新形势挑战下的核心任务与推进机制。委员会下设三个专业建设分委员会,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课程目标、适配教学团队三个层面推进。会议同时确立了各专委会的工作机制与资源整合要求,为学科的系统性重塑提供有力保障。(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