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14每日情况通报(总第4535期)
每日情况通报
(总第4535期)
党政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n教育部:大学要主动应对智能时代的新挑战 近日,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教育部副部长任友群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他表示,教育进入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日益显现。在教师教学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适应系统,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实现以数字导师智能推荐、智能学伴为支持的精准教学和因材施教。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潜力巨大,但是技术变革依然会带来诸如AI伦理安全、技术鸿沟、人本价值偏离等严峻的挑战。要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更加重视各种风险防范、数据开放获取和价值理性塑造。面对智能时代的新挑战,大学校长要主动担负起责任。一是要成为教育初心使命的守护者,坚守育人本质,强化教育的思想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数字伦理与创新精神;二是成为智能治理体系的构建者,搭建全校统一数据平台,推动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三是成为智能教育生态的营造者,打造 “AI+X” 课程体系,制定教师培养新标准,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全环节;四是成为智能教育创新共同体的推动者,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在技术研发、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强国际协同合作。(《中国教育在线》)
n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 日前,科睿唯安发布了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表彰在各自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广泛影响的全球顶尖科研人员。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家机构的6868名科学家(7131人次)入选2025年度名单。中国内地以1406入选人次位居第二,占总人次的19.7%,入选人次数量较去年有所增长。美国仍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人次最多的国家,共2670入选人次领跑全球,占总人次的37.4%,较去年略微增长,但扭转了此前下降趋势。英国入选570人次,占全球8.0%,德国入选363人次,澳大利亚入选312人次,加拿大入选227人次,分列第三至六位。在包括政府和其他类型研究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258人次荣登榜首。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10的机构中,清华大学(92人次)维持全球第四。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按第一机构)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92人次;浙江大学有57人次,位列第二;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有46人次和40人次,位列第三和第四。入选人次在25及以上的还有武汉大学(29人次)、北京理工大学(27人次)、复旦大学(27人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7人次)、天津大学(25人次)。本次共有183所内地高校有高被引科学家入选。(《科睿唯安官网》等)
【院校动态】
n北京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开建 近日,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启动建设,加快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各高校将主动对接科技发展和产业需求,吸引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共育、资源共创、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与科技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该平台的建设形式多样,支持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卓越人才联合培养平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加入。高校申请建设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应具备相应条件,如应聚焦办学类型定位、优势特色,围绕相关产业紧缺人才需要,与相关单位开展合作。各校还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级职称教师和机构企业高水平专业人员参与平台建设,形成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培训及保障体系。(《北京市教委官网》)
n华中科技大学揭牌成立战略支点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近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学术论坛·2025”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战略支点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共建,旨在打造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智库平台。研究院将分阶段推进“三平台一枢纽”建设目标:近期重点打造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高端研究平台、聚焦中部崛起和战略支点的理论创新策源地、面向省域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咨询服务中心;远期逐步构建国际智库合作网络的关键节点,系统性提升研究院在理论研究、决策支撑和学术影响力方面的核心功能。副校长解孝林指出,华科大将一如既往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国际视野】
n国外工程博士培养特色概览 放眼世界,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在校企协同培养、毕业成果评价等方面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工程博士培养举措。一是以博士培训中心为核心的协同培养模式。英国工程博士培养采用基于企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政企校联动培养范式,博士培训中心了解企业现实需求,统筹英国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和监督的全过程。博士培训中心一般由一所或几所大学组建,主张跨学科、跨主题、跨领域培养,许多企业为其提供实践指导和实训场所,毕业成果评价以产业项目为核心。二是聚焦产业领导力的工程教育模式。加拿大采取引领产业创新、注重综合培养的校企协同机制,工程博士项目在专业实践技能之外,尤其注重对学生卓越领导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应用型创新项目作为毕业成果。三是短学制、小而精的产教联盟范式。荷兰工程博士项目以企业设计项目为核心,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成立4TU联盟,针对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进一步与相关企业、行业机构开展合作和认证,毕业考核更接近于工程项目验收。(《中国教育报》)
【校内要情摘要】
n凯原法学院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教材工作会议暨教材委员会会议 近日,凯原法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教材工作会议暨教材委员会会议召开。副院长郭延军传达了学校教材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深入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推进守正创新的高质量教材建设。相关老师分别就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设情况作了系统梳理,汇报了教材专项建设工作进展,与会教师围绕教材体系建设完善、新版教材编写计划等话题展开交流。院长彭诚信从宏观层面应加强整体规划、中观层面需紧密对接专业与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微观层面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学院教材建设的路径。院党委书记解志韬强调,教材建设是学院的重点工作与关键突破方向,必须充分发挥教材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与分类管理,把教材建设与学院“十五五”人才培养规划同部署。本次教材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规范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切实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凯原法学院)
n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同自动化与感知学院交流AI时代下的教学 近日,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与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联合举办“传承创新·赋能未来——共筑青年教师成长路”教育思想大讨论,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青年教师成长。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熊振华表示,学院通过校院两级督导机制、教学竞赛与课程建设等多种途径,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水平。自动化与感知学院副院长李元龙表示,此次联合讨论不仅是教学理念的交流,更是协同育人的一次探索。在教学经验交流环节中,来自两院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围绕基础课程教学创新、AI时代的课堂转型等主题进行了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的交流发言。在自由交流环节,多位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当前教学中遇到的疑点与难点,与会资深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